直至此时,李跃才明白了李隆基让自己带着白虎营到长安的真正目的,恐怕练兵事小,护卫昭阳公主出嫁才是真,也就是说在三个月前李隆基就已将一切安排好了。心中恍然大悟,脸上没有出任何异样的神,欣然领命。
白虎营的战斗力有目共睹,屡屡与吐蕃战都占据上风,李跃来保证和亲队伍的安全李隆基再放心不过。如此一切都安排妥当,李隆基轻松了一大截,打击突骑施的西域霸主军事策略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要开花结果,和亲功之后,突骑施最大的部落即将为天朝的棋子,对于左右西域的局面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代了给李跃一些要注意的问题,两人相聊甚欢,觉到李隆基快要尽兴结束对话,李跃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东西两京上面,顺带着提到阳令的事,不过李跃从来不会主动去赞颂李隆基的功德,他明白皇帝边的臣子近侍常会主动赞扬皇帝来赢取好,肯定耳朵旁都听出茧子,自己没必要随波逐流。
如意料之中的一般,李隆基首先询问李跃的意见,李跃没有急着将崔隐甫提出来,反而很认真地向皇帝讲述阳的重要,将话题引向别,一招擒故纵。
李隆基何等人,岂能听不出李跃的话中的躲闪之意,便说道:“清风有话直言,如此躲躲闪闪可不是你的作风。难道连朕都不敢讲不?”
看到李隆基好似发了怒,李跃急忙答道:“臣不敢,只是选关自有六部,臣心里虽有一个人选,却也不敢逾越制度,自倚陛下的宠信视制度于不顾。”
“哦?你是什么样的人,朕心中清楚,况且你的眼与品质,朕信得过,尽管放心说来,不要吞吞吐吐。”
“阳别驾崔隐甫,素有清名,才学出众,办事稳重,臣以为堪当此大任。”李跃严肃地说道。
“你难得主动推举人才,朕准了。”李隆基很干脆地直接答应下来。
李跃宠若惊地劝道:“多心陛下信任,不过阳令责任重大,马虎不得,臣希陛下调查之后再做最后定论,社稷为重,臣不希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对崔隐甫特殊对待,否则可能对陛下的名声造损害。陛下三思。”
这样的反应让李隆基又惊又喜,惊的是李跃的直言不讳,一切以国家社稷,皇帝的名声为重,胜过私;喜的是李跃不仅如预料中那般出,甚至更胜一筹。杨玉环一直看着两人的对话,适时地微笑着说道:“昔贞观之治,魏征的直言劝谏与太宗的以人为镜功不可没,今日三郎与李将军一君一臣,既然李将军正直忠言,三郎何不听从他的劝告,流传一段佳话。”
李隆基将杨玉环简直就像绝世珍宝一般供着,看到心爱的人,心更加愉悦。得意地说道:“这段佳话怎能了爱妃,昔日太宗有长孙皇后辅佐,今日朕有爱妃相伴,清风啊,朕与爱妃都对你寄予厚,希你能在西域做出一番事业。若能平吐蕃,朕赐你凌烟之名,封万户之候,你我君臣流芳百世,岂不快哉。”
提及唐太宗,完全将李隆基的雄心壮志激发出来,李隆基如今唯一的追求就是开疆破土,流芳百世,为千古第一君,这一番豪言壮语,面前的李跃心中激动不已,裂土封侯,多么人的目标,他能做的只有激动地跪地。
“陛下圣明威武,臣定当先士卒,震唐武雄风!”
李隆基很满意李跃的表现,年纪大了,容易犯困,渐渐地李隆基显出疲态,对旁的杨玉环说道:“爱妃既然想听清风的曲子,你且带他先行回宫,待朕给昭阳说一些话就来。”
杨玉环微微欠,在贴宫的服侍下,慢慢地带着李跃离开。
兴庆宫,杨玉环的贴宫翡翠将杨玉环扶到床榻上,然后小心地将九幽琴取出来,摆放在李跃面前,一切安顿好之后,翡翠却没有任何想要离开的意思,李跃很坦然地轻轻掀开琴声上面的金布条,仿佛对待自己的老友一般,九幽上的花朵仍然鲜艳,两行字仍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