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
关灯
开灯

第123章 向天借一寸之冰

大雪纷纷,白棕的战甲披在马背上,清一的百套装,这就是白虎营士兵的上等装备,老子有言:“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在雪花的映衬下,冷肃之气蔓延开来,从廓州城一点点延出去,后便是三千步兵跟随,所有战士只带了十日口粮。

廓州城的有些正在外面忙碌的百姓,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肃然起敬,在冷清的下雪天,只有一层层踏在雪地上,整齐的吱呀吱呀的声音。

队伍有条不紊地前行,忽然,一群穿着朴素的百姓挡在道路中间。这些纯朴的百姓簇拥着中间的老人,老人拄着拐杖,弯着腰,弓着背,胡须很长。

“李将军又要出征了,着在这个天气打仗,千万要小心。”一位老村长带着一些乡亲站在村口向队伍最前方的李跃说道。他也是这附近有名的老秀才了,苦读十年,却没有谋得一半职,只是在附近相邻之间素有名

李跃停下队伍,亲切地说道:“多谢老乡提醒,事则有两面,难易存于一念之间,天气残酷,若能转难为易,必可收奇效。”

“将军智勇双全,一直关照体恤百姓,至于军国大事,老夫只是一介草民,不懂也无从谈起,在此践行,愿将军旗开得胜,凯旋而归,这杯酒,代表着方圆十里老百姓的心意。”老村长从旁边的后背手中端过酒杯。

从马上跳下来,李跃恭敬地接过酒杯,几粒鹅雪花飘杯中,瞬间融化,李跃一饮而尽,翻上马,继续上路。

目送着部队渐行渐远,最后消失,老村长眼中充满沧桑,希上天保佑李将军可以安然归来,这年头,珍惜百姓的好越来越,战争何时才能停歇啊。

凉州与廓州之间的山岗上,李跃静静地等待,终于过了片刻,一支队伍映眼帘,正是由王敢当率领的三千先锋军,两支队伍汇聚在一起,迅速开拔。

这次征伐吐谷浑,李跃率领着三千廓州步兵团,六百白虎营,还有三千先锋军,从东面攻击,西北方向,瓜州郡已收到信号,从祁连山的末端穿过小路同时进攻,抢先一步吸引吐谷浑的火力。兵贵而不贵多,这是李跃一直信奉的用兵原则。

吐谷浑是鲜卑族后裔,习惯游牧,没有筑城而居的习惯,不过不同于突厥的王庭,吐谷浑有一座都城,为万挨城,世代王族居住于此,国主以慕容姓为主,以万挨城为中心,国民过着游牧的生活。吐谷浑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西北面隔着祁连山与大唐的陇右相,南面背邻雪山,东面隔着雅鲁藏布江便是川蜀之地,国土部确实一无际的平原,多产各种宝马。

大雪封山,一方面增加了唐军的行军难度,另一方面也封死了吐谷浑的南退的退路,在这种严酷的天气,更便于李跃的扫战。在如此环境下,翻越祁连山是不可能的,可是此时已接近十月末,天气已然十分寒冷,青海湖已结冰,以冰为径,巧渡青海,这是整个战役最重要的一环。

毫无疑问是,环境才是这场突袭战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王敢当行兵日久,对于陇右的地理天气自然十分悉,他心中一直悬着一个疑问,直到队伍在艰难地从雪地上开进道青海湖之前他才提出来。“青海湖在这个时节的确已结冰,历史借借冰道的故事很多,只不过细数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冰层足够厚,能够承载一人一马加起来的重力,众所周知,温度越低,冰层自然也就相应地往下渗,而现在只有农历十月末,冰层已结,却并不能保证能够承载一人一马至三百斤的重量。”

这个问题并没有使李跃困,他只是淡淡一笑,用一种高深莫测的表来回答王敢当,山间的雪层已没及膝盖,每走一步都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大雪似乎已有些累了,天空的云变得稀薄起来,鹅的雪花变了米粒般硕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