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
关灯
开灯

第157章 分兵合击连云堡

短暂的休整之后,疏勒满川上,李跃与边令诚一路,率领四千先锋营从护的护,进行南下;马遂率领三千陷阵营从北谷,向吐蕃连云堡;第三路由南霁云统领两千陌刀营以及一千白虎营,陈烈为副,从赤佛堂,三路大军一齐出发,约定好时间在吐蕃的据点连云堡下汇合。

李跃这样安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此地距离敌人已不远,一万人一起行动,声势浩大,既不利于快速行军,又容易暴目标,让敌人有所警觉,如此化整为零,三路兵马各自从一个方向进军,对连云堡形包夹之势,好很多。

七月十三日辰时,这是三路大军约定的汇合时间。护国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附属于吐火罗,吐火罗是亲唐的西域国家,居于葱岭西、乌浒河之南,是个男多、兄弟合娶一妻的国度,而护国更是个领土小的可怜的小国,忽然看到唐军前来,护国王连忙亲自迎接。

李跃看到这群奇装异服的西域人,没有多做停留,借道穿过护国,直接向连云堡进发。待李跃大军走后,护国王急忙召集国的臣子商谈此事,大唐与吐蕃对西域的争夺势如水火,自从三年前,南边的小律迎娶了吐蕃的公主,吐蕃笼络而叛唐,吐蕃大军就可以从瓦罕走廊(护道)出军,切断大唐东、西两地的丝绸之路,这样西域二十余国的贸易品都被吐蕃截留,唐朝也试过几次攻打,都无功而返。

现在大唐的军队已来到此,护国王又看到了大唐争夺西域的决心,护国虽然只是个弹丸小国,但是现在势发生变化,护国王需要重新审视对吐蕃的态度,毕竟大唐的威名尚在,因为之前吐蕃在西域占据主动,就在瓦罕走廊的偏南,连云堡就有吐蕃一万大军驻扎,而小律算是西域的“大国”,各个小国基本上都看小律动向选择归附,弱强食,无论是大食还是吐蕃,还是东边的大唐,都只不过是为了争夺在西域的利益罢了。

连云堡是吐蕃的一个据点,该地南面靠山,北面依水,地势险要,里面驻有吐蕃一万兵力,名义上号称驻军一万,其实连云堡中的属于吐蕃守军只有一千余人,在连云堡的城南十五里,因山为栅,驻扎这小律的士兵八九千人,遥相呼应进行声援。

大军按部就班,如期到达连云堡北边的婆勒川,七月十二日只不过婆勒水此时正值涨水,波涛滚滚,凶猛异常,突然看到这样的变故,李跃表凝重地站在婆勒川前,着滚滚咆啸而过婆勒河,没想到今日就涨,然而现在已是七月十二日。

李跃先命令大军原地驻扎,等待其他两路大军的到来,河水暴涨,无法渡河,李跃认真分析眼前的势,认为唐军必须尽快度过婆勒川,否则吐蕃守军一旦发现唐军,势必做好准备,那样一来将会极大地增加唐军攻占连云堡的难度。

第二天,马遂与南霁云两路大军如期与李跃汇合,看到面前暴涨的河水,马遂等人与李跃意见一致,必须尽快过婆勒河,现在唐军没有退路,已是孤军深,一旦让敌人有了准备,形势将会对唐军不利。

于是李跃命令兵士每人自备三天的干粮,准备在七月十四日凌晨渡河,这样的命令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边令诚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河水如此急促,如何渡河,士兵中也有一些人认为李跃这个决定简直太疯狂了。

但是李跃的态度很坚决,所有的士兵自备三日干粮,苦苦等待第二天凌晨的到来,面对手下士兵的军心动摇,异声连连,李跃无动于衷,只是派手下在婆勒河边摆上祭品,杀马祭河。

第二天清晨,婆勒河水低缓,汹涌的河水减缓了很多,落,无人可以判定,但是这一次,天助唐军,一万大军陈列在婆勒河水前,李跃一骑当前,看着边的将士们迅速地度过婆勒河,而且“人不湿旗,马不湿鞯”,当看到河对岸的唐军已列队,见此景,李跃如释重负,兴奋地对边的边令诚说道:“如果我军在渡河途中被吐蕃发现,到敌人的袭击,那么我军败局已定,现在我军已在河对岸站稳脚跟,对岸的连云堡的敌人就算发现我军至此,也已无法阻止,这是上天注定敌人要失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