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
关灯
开灯

第209章 日暮西山

主宰朝廷十九年的李林甫亡,杨国忠如愿以偿做了宰相,主持中枢,政府从表面上就可以看出来彻底走上下坡路,就个人水平而言,杨国忠远远不如李林甫,无论是事的能力,还是驾驭员的方法,都略逊一筹。

李隆基仍然不想恢复亲征,变本加厉地沉溺于声之中。

在乌烟瘴气的朝廷,唯李林甫马首是瞻的局面,换了对杨国忠的唯命是从的格局,阿谀奉承者猛增,其方式之卑鄙,书不胜书。

在众多员追捧杨国忠之际,明识之士却把杨国忠看应运而生的政治小丑,嗤之以鼻。他们将更多的目穿过千里中原,以一种忧国忧民的态度注视着东北与西北,朝廷已到了很危险的境地,却只能独自担忧,因为皇帝已躲在深宫之中十多年未出长安,言路又被杨国忠彻底阻断,百姓灾荒不断,已有一些不祥的预兆。

陕郡进士张篆博学多才,有人劝他谒拜杨国忠,可图富贵。

张篆申请装素地回答道:“你们倚杨相如泰山,我却以为他是冰山,若皎日一出,你们当无所依仗!”

从相位上退下来的张九龄,从不肯去杨国忠府邸,他见朝中文武百趋炎附势,以求富贵,对人说:“今朝中群臣,都是向火乞生,一旦火尽灰灭,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于沟壑中,祸已不远。”

杨国忠执政,效法李林甫,专发议论,把实际事务给下人去办,他一领了四十多使,一切济问题以及员升迁,都独断专行。裁决公务,果断不疑,对着公卿百指手画脚。那些有才然而不肯低三下四者,一体被排挤了出去。

出于笼络人心,杨国忠在筛选中施行按资历补的做法,完全弃才能不顾。那些平庸往日难以仕者,突然间都进了富贵乡,由此对他恩戴德,称颂不绝。

按照正常的筛选形式,都是由宰相和吏部、兵部分筛注拟,三注三唱,全过程需要过春夏两季,杨国忠主持筛选,用积极荒唐的形式,来显示他的才能,他暗地里定下人选的名单,到了筛选的日子,召集百到尚书省一起注唱,一日即毕。

他不顾差阳错,谬误百出,却大言不惭地说道:“今左相、给事中俱在座,全体一致通过。”

一旁的陈希烈、吏部侍郎韦见素等形同虚设,不敢表示一丁点的不同意见。

杨国忠的亲信鲜于仲通,暗示选人在中书省立颂德碑,赞杨国忠改革筛选的杰出才干。碑文由鲜于仲通执笔,李隆基删改,字面用金贴饰。

由此折腾,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要害部门,几乎都被杨国忠的人所把持。

而当初李林甫所残留的影响以及其党羽的势力,随着李家主动让去大多数的关键职位,并且低调地退出政坛,最关键的是有凉王李跃撑腰,杨国忠这才没有在李林甫死后釜底薪,李家子孙大多选择跟随着李静淑搬迁到陇右。

东北,手握重兵的安禄山,在对邻镇的关系上,和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相的很是默契,但是与河东节度使哥舒翰却是矛盾重重,与陇右节度使凉王李跃更是从无集,四人都是强镇的首领,直接影响到唐廷边防的大局,为此,李隆基曾专门为他们排解纠纷,安排他们四人一同朝。

奉命维他们接风的高力士,在城东驸马的池亭设宴招待。

酒酣耳热之际,安禄山抱着和解的态度,对哥舒翰说:“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我与公本是同族同类,为何不和睦亲善?”

哥舒翰应声道:“古人说,野狐向窟嗷,为不祥之兆,是因其忘本。公既见爱,我岂敢不尽心?”

安禄山以为哥舒翰嘲讽自己是胡人,顿时怒不可遏,破口大骂道:“突厥竟敢如此!”

哥舒翰要反相讥,被高力士眼所阻止,才佯醉不语。

安禄山原本向缓和与哥舒翰的关系,以加强自己的势力,没想到弄巧拙,把冤仇越结越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