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
“诏”,是当地土语对于王的称谓,一诏就是由一个王统治的一个部落。六诏各自为政,互不相通。蒙舍诏地处最南,故称南诏,已经从部落制过度到国家,唐廷在开元中为了对付吐蕃,物色了稍露实力的南诏,作为牵制吐蕃的力量,扶植它继续壮大。
蒙舍诏从开元初就一直亲唐,通过列强利益冲突的空隙,蒙舍诏渐渐得到了崛起的机会,逐渐本身也跻身于列强,牵制吐蕃甚有成效,其余五诏在他的刀戈下,相继俯首称臣,开元末年,蒙舍诏的君主蒙皮逻阁被李隆基赐名蒙归义。
蒙皮逻阁成了蒙归义,雄武之气油然而生,蒙归义将兵锋只想弱邻河蛮,相继取得胜利,开元二十六年,蒙归义用重礼打通了剑南节度使的关节,获得玄宗的批准,取得兼并五诏的权利,换言之,蒙归义统一了六诏。
连续的兼并与拓展,蒙归义在西南地区迅速崛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初级强势政权。然而,新政权就对一向将西南地区看成囊中之物的吐蕃构成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两国构敌,蒙归义出于本国利益,既迎合唐廷,又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开始与吐蕃较量。
神灵庇佑,冲突升级之后,南诏军竟然旗开得胜,获得大捷。
威名树立,霸权剑意,蒙归义饮水思源,亲自前往长安拜见玄宗,李隆基用右后的超常礼数,给他宾至如归的感觉。
蒙归义返回本土,再接再厉,铁蹄踏平猕蛮,统一了云南大部分地区,天宝元年五月,李隆基派中使李思敬代表唐廷,前去册封蒙归义为云南王。
雪域羌歌,吐蕃!
唐廷一直以来的战争目标主要集中在东北的两藩,北面的,还有西域的强敌突骑施,这是因为三个敌国威胁者唐朝的利益,而吐蕃,这个日渐强大的国家,处于偏远的青藏高原,近年来日益成为唐朝最强大的敌人。
随着盖嘉运的疏于防务,致使唐朝失去了最大的战略堡垒石堡城,唐朝与吐蕃的对抗中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不得不收缩千里疆土,在石堡城与陇右之间的千里荒地,由于没有战略据点,牧民们只能撤出去,而天宝元年吐蕃大将率军六万进犯陇右,皇甫惟明不枉使命,用两场大胜算是为大唐挽回了些许颜面。
而进入天宝二年,陇右军五千精锐推进千里,奔袭洪济城,拔掉这个吐蕃的前哨点,大大鼓舞了唐军的士气,在此期间,北受降城都尉李跃,先锋骑将王敢当,两人从万军丛中脱颖而出,声名鹊起,成为大唐人人皆知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