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
关灯
开灯

第174章 盐巴与国家命脉

虽然萧文的饭菜十分丰盛,有有饭,甚至还能吃到一些腌制的蔬菜。在没有冰箱,没有反季节蔬菜的古代,也算是一种不错的生活。

甚至乎,萧文还花了大价钱,买了一瓶从明国运过来的鲸油,用以补充维生素。

虽然萧文和五只小家伙,还有李自这个半大不小的家伙生活过得不错,不过其他的护卫却没有那么优越。

今天外出狩猎的护卫还好,他们都分到了半只烤兔子——至于剩下那半只兔子,却会被厨师拿去进行烟熏,作为储备粮。

而那些没有出去,或者出去后一无所获的护卫,却只能吃着熏,喝着小米做的稀饭。

就这,还是他们过去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东西。

“也只有和上造一起的时候,某才能整天大鱼大啊!”一个护卫对着萧文,用他那大嗓门说道。

说着,他还端起一碗酒,向萧文致敬。

萧文也同样端起酒杯,礼貌地对护卫回应。

“说起来,云中城远离海边,也远离蜀郡,先生是从哪里弄的这么多盐?”敏的诸葛亮看着萧文,他知道,众人之所以能毫不顾忌地大鱼大,其实就是商队之中,有整整五车,每车两百斤的盐。

只是诸葛亮不解,每年来往云中的商人,很会在这里卖盐。

每年在云中郡里,盐的易量甚至不够郡里的人每天食用。

很多穷苦人家,就是饮食里长期缺盐,体虚弱。

但是资本从出生起就会追逐利益。

在那些卖盐的商贾眼中,作为农耕民的云中百姓,对盐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因此,盐也很难卖出一个好价钱。

但是游牧民却不一样。

牧民对于盐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因为不仅牧民自己,就连他们的牛羊,也需要盐份来维持体健康。

没有盐,他们的牛羊产量,必然会降低。

可以说,盐指于牧民,就相当于料之于农民。

因为蒙古大草原上并没有太大的盐矿,牧民所需要的盐,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南方商人的进口。

所以,商贾们如果将盐运到云中以北的草原贩卖,虽然会有一些危险,但卖盐的利润,却也会增加好几倍。

因此,萧文才看准了今年因为战争原因,商贾并没有北上,而牧民们却急于盐况,趁机准备了一大批盐,打算在去龙城路上大赚一笔。

然而这些盐并非宋明两国靠着大海,工匠们从海水里煮出来,但是因为理工艺不过关,略带苦味的海盐。

也不是汉国蜀郡生产,被当做达贵人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的井盐。

考虑到诸葛亮以后估计也会主持国家的政,所以萧文并没有隐瞒制作工艺。

他大大方方地说道:“你还记得我之前买的,用来制冰的盐吧?”

“自然记得。”当初萧文还没飞黄腾达的时候,就是在和珅边当制冰工匠。

当时,诸葛亮也没帮忙。

“只是,”诸葛亮迟疑地说道:“先生,那些盐制冰可以,可却不能吃啊!”

那些盐,是萧文通过和珅的路子,从汉国西部甚至是秦国进口的盐矿。

诸葛亮很清楚,西部的那些盐虽然很多,但是却一口也不能吃。

“那是毒盐,不能吃,吃了那盐,拉肚子都拉死了,更别说吃了那玩意全会发紫。”诸葛亮说道。

说着,他还顿了顿,才道:“我也曾见过蜀郡的井盐,但就算那些盐,也没有先生所制作的盐来得纯净。”

萧文点点头。

盐矿中的硝,磷钾杂质。

如果有人将这些杂质一起吃,就纯属找死了。

吃了硝,或许还能一阵。但如果吃多了磷钾,全不发紫才是怪事。

在后世,萧文见过补钙,见过补铁,没见过补硝,磷钾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