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
关灯
开灯

第205章 将计就计

杨天财轻轻一笑,站直了子,“殿下言重了,何委屈之有。”

不论何时,他从来都是站在英王这一边的,为了查出在军中的暗桩,为了在朝堂上降低太子的疑虑。他必须要在人前表现出对英王的冷漠。

虽然说当初他被外界谣传已战亡时,在背地里照顾他们一家老小最多的人就是英王。

只不过那时,众人的关注点不会放在一个遗孀上,也不会想再去了解杨家将军府的来龙去脉。而现在不一样,杨天财带着军功回来了,所以当他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与谁好,又与谁走得近,都会被有心人一一记录下来。

这些是在京城中生存的法则,亦是朝堂上的生存法则。

“李尚书的攻魏提议,你如何看待?”慕容靖算是正式向杨天财发问。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我大余虽北齐降书,可与齐战十余年间,耗过损,齐魏看似分家,实则沆瀣一气。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此时出兵只是徒劳伤财累民而已。”杨天财直接开门见山地回答着自己的看法。

慕容靖向他,目里带着几分欣

武者,并非好战也。

这让慕容靖想起自己还年时,亲送兄长献王带兵出征时,一路追到城门外。兄长勒转马头,让他回去,向他挥手。献王当年文才出众,诗词歌赋篇篇都是可传世的佳作,可他偏偏喜欢钻研兵法,研究用兵之道,回回请命亲赴战场。

他的心愿无非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了结四方战事,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以战止战,就是他一直坚持的理念。

也正是献王掌管军权之后,大刀阔斧致力于改革,从选拔人才到军队的管理上,无不亲力亲为。

杨天财差不多算是当时改革的直接益者之一。他的聪敏好学又能吃苦,便在一众新兵中脱颖而出。只要你肯努力,献王必定会给你机会。

以往军中练只会教习武功,听鼓令,高阶兵等还要学习阵法演练。

而在献王的军中,不仅习武,还要学文,对于选拔出来有将才之资者,还可以专门学习兵法,考核优秀者,能与献王亲自教授解

杨天财在与英王闲聊之时,每每提到献王,都不免慨一番。

可每次慨完之后,都会让他们再想起共同的敌人,太子慕容常。

正是因为当年献王的改革,在军中颇见效,军功连连,许多朝臣也看出献王的才能,纷纷暗示余皇该召献王回朝来协理朝政。

那时太子跟在余皇边,才初得要领,表现并不出。若是献王还朝回来了,朝堂之上的风采岂不是都让献王一个人抢了。可太子本不知道,献王的心思不在朝政,他不仅一心扑在战事上,还联合地方员发展边境城镇,让老百姓过上安定泰和的日子。

这样一个大仁大义的英雄,却因无端构陷,被兄弟设计,被生父质疑,最后惨遭灭顶之灾。

说句不好听的,献王当日就算真的造反了,倒不至于落得首异的下场。彼时,献王府被林军跟京羽卫团团围住,而他竟然一句辩驳的话都没说,只求亲见余皇一面。

往事,只有历过的人,才能回味其中切肤之痛。

如今,英王针对太子,平心而论,并不是仇怨遮眼或是权力熏心。而是他已看清了,太子其人心狭窄,唯利是图,任人唯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宁可撒下弥天大谎,杀害数百条无辜命,也不肯承认自己的错。

这样的人,枉为人子,更不堪为社稷之托。

只可惜父皇刚愎自用,对于太子的纵容,他心里是清楚的,但年纪越大,就越要维护着最后那一点坚持。即使他明白太子也许不堪大任,但太子是嫡子,是先皇后所出,于于理,他都会替太子斩断荆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