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连日劳,杨啸竟是一觉睡到天亮。
不等杨啸动,瓦桥关赵义的专使就传旨来了,宣杨啸马上道瓦桥关面圣。杨啸接了圣旨,找来张北和李同顺,与杨梦萝,潘、潘豹一起上路,会瓦桥关复旨,列位娇妻送君长亭之外,挥泪告别。
杨啸临行时,又吩咐白云妃悉心照料已怀有孕的慕容飞雪和白雪妃,这才扬鞭上路,日落时候,回到瓦桥关,先到总兵府见圣驾,宋太宗脸上既有高兴,也有担忧。
杨啸让张北和李同顺将山西之行,讲述给宋太宗听,二人早就和杨啸串通好了,将程世杰说的一无是,之后又将杨啸夸奖一通,说杨啸足智多谋,临危不乱,带领大家与程世杰势不两立,兵收复郡、三台关、解塘关、卧牛关、飞虎城五座关隘,奈何程世杰兵多将广,己方又缺乏粮草,只能暂时坚守。
杨啸恳请太宗发兵平叛。
宋太宗点头道:“爱卿辛苦了,这件事,明日早朝,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之后再做定夺。”
最后,宋太宗问潘:“昭阳,那程世杰之子,是不是欺负你了?”
潘哭诉道:“父皇,程世杰狗贼,谋造反,他们一家都不是好东西,你将儿和亲给他们,想不到程世杰的两个儿子一对混蛋,竟抢着和儿臣房,呜呜!死人了。”
宋太宗气的胡子发抖,将手中茶杯重重的桌子上一摔,骂道:“简直是禽不如。”
杨啸又将程世杰的那些信呈献给赵义,宋太宗看了之后,气的马上站起来,道:“马上发兵,诛杀逆贼!”
杨啸想了一下,又道:“父皇,这件事先不着急,我们先看一下大辽的动静,免得大军进山西,老巢空虚,给辽人袭。”宋太宗连连称是。
杨啸来到后院参加晨练。令公已早起,杨啸对令公说了自己请旨出兵平叛的事,令公摇头道:“我大宋现在兵源不是很充沛,瓦桥关一代虽然囤积了三十万大军,但是这是用来对付辽军的,分兵去镇压程世杰?不妥啊。”
杨啸道:“那怎么办?就等着程世杰重整旗鼓,再杀回来?解塘关和卧牛关的兵力加起来不足五万,飞虎城还要兼顾辽军袭,我现在觉得兵力还能够应付,关键是后勤补给必须跟的上。”
令公叹道:“现在赵义一心迷长生不老,在总兵府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个老道,给他炼长生不老药,近些日子还从京城将符皇后和符皇后接到了瓦桥关,要一起长生不老呢,潘仁大将军也十分为难,每次奏请皇上军机大事,还要先通过王泽同意,才能做决定。”
杨啸骂道:“又是这个老东西,简直就是祸国殃民。”
令公连忙喝止,“不得放肆,要是被他人听到了,那还得了。再怎么说,你也是他的干儿子啊。”
杨啸点头,道:“那我就我心里骂他好了,可是一旦皇上不发援兵,那三关岂不是会很危险?”
令公点头说:“是啊!再想想办法吧。”
饭后早朝,杨啸陪令公一同见驾,宋太宗将山西的况告诉群臣,其实山西兵变已事实,大家都心里有数,可事关出兵与否,却是各持己见,众说不一,但大部分人都主张按兵不动。
最后,潘仁上奏:“万岁,山西程世杰只不过是地方节度使,小小兵乱,不足为道。目前辽兵压境,兵力本来就是我军的两倍,如果这时候分兵攻打太原,若是辽军趁机南下,恐怕有些不妥啊!”
宋太宗又征求了一下群臣的意见,对杨啸道:“杨爱卿!”
杨啸出班施礼道:“圣上!”
宋太宗道:“那程世杰起兵谋反,当属大逆不道,但是现在我大宋正与大辽两军对垒,都在静观其变,我想辽军更愿意看道我们和程世杰发生火拼,然后坐收渔翁之利。以朕的意思,先让程世杰在太原闹一阵子,咱们看看辽兵的反应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