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
关灯
开灯

第143章 教育熊孩子

“因爲我們並不是真正的掌權者,所以我們比其他人,更希發生改變!”

聽到了桓嚴說出這句話,蕭文的表似乎有些古怪。

老實說,雖然楊家在現階段對於蕭文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政治盟友。

其重要程度,僅次於即將爲列侯的李伯考。

然而對於世家這種構,蕭文卻沒有太大的好

畢竟,從東漢末年開始爲華夏統治階層,然後在魏晉南北朝,乃至於隋朝和初唐時,一直作爲統治階層的世家大族,是和一個蕭文十分討厭的制度相掛鈎的。

那就是九品中正制!

所謂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制度,是魏文帝曹丕採納吏部尚書陳羣的意見,於黃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

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這期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而這種從雛形出現,到被科舉制度所形的讀書人羣徹底取代,時間更是要翻倍——到達讀書人戰鬥力最強的朝代,宋!

期間八百年裡,中國一直保持着周朝以來歷史最低的社會流

九品中正制大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爲在中央任職員且德名俱高者。

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職名稱。

大、小中正產生後,由中央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爲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這乍一看不過是一個人才資源數據管理制度。雖然上中下這些字眼有把人劃分爲三六九等的意思。可如果無視其裝飾的言語,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問題。

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將各地流亡人士無論是否出仕皆登記其上,表內詳記年藉各項,分別品第,並加評語。

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審核後將表呈吏部,吏部依此進行吏的升遷與罷黜。

但是此項制度使得當時的吏選拔有了一客觀標準,此標準其實依然是採取地方羣衆輿論和公共意見,保留了漢代鄉舉里選的意。

如果九品中正制能夠由一羣絕對不帶任何執行的人,或者直接由人工智能做出絕對客觀公正的評價,那理論上還是不錯的。

然而這種制度的執行者卻是吏和世家員。

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引世家大族監守自盜。

如果說執行軍功選爵制度的軍人還會顧及軍人榮譽,不會經常出現讓一個膽小如鼠的傢伙通過後門獲得軍功。

執行科舉制度的讀書人出於聖人門生的驕傲,不會經常出現考試舞弊。

而也因爲這樣的原因,使得這兩種制度爲雖然有所,但出現問題只是偶然的制度。

那麼執行九品中正制的世家,唯一會做的,就是爲了延續家族,讓自己的子侄們安排上最好的位置。

而這,也讓世家壟斷社會上層,爲一種必然。

這種不靠讀書人的才華,也不靠戰場的軍功,一個人的未來,完全依靠他的投胎水平的社會形態,作爲一個從二十一世紀而來,接過現代教育的蕭文來說,是無法接的事

然而正如桓嚴所說的那樣,世家大族此時並不是掌權的統治階層。對於他們來說。

改變,對於統治者來說絕對是一種危險。但是對於被統治者來說,卻是一種可以火中取栗的事

只要有利於他們,他們爲什麼不去冒險?不去追求變革?

在想明白桓嚴的說法後,蕭文也不再懷疑,直接告辭,離開了他的家裡。

……

“是蕭上造嗎?”

當蕭文前腳剛踏出楊家的時候,一個聲音就在路邊響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