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
关灯
开灯

第174章 鹽巴與國家命脈

雖然蕭文的飯菜十分盛,有有飯,甚至還能吃到一些醃製的蔬菜。在沒有冰箱,沒有反季節蔬菜的古代,也算是一種不錯的生活。

甚至乎,蕭文還花了大價錢,買了一瓶從明國運過來的鯨油,用以補充維生素。

雖然蕭文和五隻小傢伙,還有李自這個半大不小的傢伙生活過得不錯,不過其他的護衛卻沒有那麼優越。

今天外出狩獵的護衛還好,他們都分到了半隻烤兔子——至於剩下那半隻兔子,卻會被廚師拿去進行煙熏,作爲儲備糧。

而那些沒有出去,或者出去後一無所獲的護衛,卻只能吃着熏,喝着小米做的稀飯。

就這,還是他們過去逢年過節才能吃上的東西。

“也只有和上造一起的時候,某才能整天大魚大啊!”一個護衛對着蕭文,用他那大嗓門說道。

說着,他還端起一碗酒,向蕭文致敬。

蕭文也同樣端起酒杯,禮貌地對護衛回應。

“說起來,雲中城遠離海邊,也遠離蜀郡,先生是從哪裡弄的這麼多鹽?”敏的諸葛亮看着蕭文,他知道,衆人之所以能毫不顧忌地大魚大,其實就是商隊之中,有整整五車,每車兩百斤的鹽。

只是諸葛亮不解,每年來往雲中的商人,很會在這裡賣鹽。

每年在雲中郡里,鹽的易量甚至不夠郡里的人每天食用。

很多窮苦人家,就是飲食里長期缺鹽,虛弱。

但是資本從出生起就會追逐利益。

在那些賣鹽的商賈眼中,作爲農耕民的雲中百姓,對鹽的需求並沒有那麼大,因此,鹽也很難賣出一個好價錢。

但是遊牧民卻不一樣。

牧民對於鹽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因爲不僅牧民自己,就連他們的牛羊,也需要鹽份來維持健康。

沒有鹽,他們的牛羊產量,必然會降低。

可以說,鹽指於牧民,就相當於料之於農民。

因爲內蒙古大草原上並沒有太大的鹽礦,牧民所需要的鹽,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於南方商人的進口。

所以,商賈們如果將鹽運到雲中以北的草原販賣,雖然會有一些危險,但賣鹽的利潤,卻也會增加好幾倍。

因此,蕭文才看準了今年因爲戰爭原因,商賈並沒有北上,而牧民們卻急於鹽況,趁機準備了一大批鹽,打算在去龍城路上大賺一筆。

然而這些鹽並非宋明兩國靠着大海,工匠們從海水裡煮出來,但是因爲理工藝不過關,略帶苦味的海鹽。

也不是漢國蜀郡生產,被當做達貴人才消費得起的奢侈品的井鹽。

考慮到諸葛亮以後估計也會主持國家的內政,所以蕭文並沒有瞞製作工藝。

他大大方方地說道:“你還記得我之前買的,用來製冰的鹽吧?”

“自然記得。”當初蕭文還沒飛黃騰達的時候,就是在和珅邊當製冰工匠。

當時,諸葛亮也沒幫忙。

“只是,”諸葛亮遲疑地說道:“先生,那些鹽製冰可以,可卻不能吃啊!”

那些鹽,是蕭文通過和珅的路子,從漢國西部甚至是秦國進口的鹽礦。

諸葛亮很清楚,西部的那些鹽雖然很多,但是卻一口也不能吃。

“那是毒鹽,不能吃,吃了那鹽,拉肚子都拉死了,更別說吃了那玩意全會發紫。”諸葛亮說道。

說着,他還頓了頓,才道:“我也曾經見過蜀郡的井鹽,但就算那些鹽,也沒有先生所製作的鹽來得純淨。”

蕭文點點頭。

鹽礦中的硝,磷鉀雜質。

如果有人將這些雜質一起吃,就純屬找死了。

吃了硝,或許還能一陣。但如果吃多了磷鉀,全不發紫才是怪事。

在後世,蕭文見過補鈣,見過補鐵,沒見過補硝,磷鉀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