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連日勞,楊嘯竟是一覺睡到天亮。
不等楊嘯,瓦橋關趙義的專使就傳旨來了,宣楊嘯馬上道瓦橋關面聖。楊嘯接了聖旨,找來張北和李同順,與楊夢蘿,潘、潘豹一起上路,會瓦橋關復旨,列位妻送君長亭之外,揮淚告別。
楊嘯臨行時,又吩咐白雲妃悉心照料已經懷有孕的慕容飛雪和白雪妃,這才揚鞭上路,日落時候,回到瓦橋關,先到總兵府見聖駕,宋太宗臉上既有高興,也有擔憂。
楊嘯讓張北和李同順將山西之行,講述給宋太宗聽,二人早就和楊嘯串通好了,將程世傑說的一無是,之後又將楊嘯誇獎一通,說楊嘯足智多謀,臨危不,帶領大家與程世傑勢不兩立,兵收復郡、三台關、解塘關、臥牛關、飛虎城五座關隘,奈何程世傑兵多將廣,己方又缺乏糧草,只能暫時堅守。
楊嘯懇請太宗發兵平叛。
宋太宗點頭道:“卿辛苦了,這件事,明日早朝,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之後再做定奪。”
最後,宋太宗問潘:“昭,那程世傑之子,是不是欺負你了?”
潘哭訴道:“父皇,程世傑狗賊,謀造反,他們一家都不是好東西,你將兒和親給他們,想不到程世傑的兩個兒子一對混蛋,竟搶着和兒臣房,嗚嗚!死人了。”
宋太宗氣的鬍子發抖,將手中茶杯重重的桌子上一摔,罵道:“簡直是禽不如。”
楊嘯又將程世傑的那些信呈獻給趙義,宋太宗看了之後,氣的馬上站起來,道:“馬上發兵,誅殺逆賊!”
楊嘯想了一下,又道:“父皇,這件事先不着急,我們先看一下大遼的靜,免得大軍進山西,老巢空虛,給遼人襲。”宋太宗連連稱是。
楊嘯來到後院參加晨練。令公已經早起,楊嘯對令公說了自己請旨出兵平叛的事,令公搖頭道:“我大宋現在兵源不是很充沛,瓦橋關一代雖然囤積了三十萬大軍,但是這是用來對付遼軍的,分兵去鎮程世傑?不妥啊。”
楊嘯道:“那怎麼辦?就等着程世傑重整旗鼓,再殺回來?解塘關和臥牛關的兵力加起來不足五萬,飛虎城還要兼顧遼軍襲,我現在覺得兵力還能夠應付,關鍵是後勤補給必須跟的上。”
令公嘆道:“現在趙義一心迷長生不老,在總兵府不知道從哪兒找來一個老道,給他煉長生不老藥,近些日子還從京城將符皇后和符皇后接到了瓦橋關,要一起長生不老呢,潘仁大將軍也十分爲難,每次奏請皇上軍機大事,還要先通過王澤同意,才能做決定。”
楊嘯罵道:“又是這個老東西,簡直就是禍國殃民。”
令公連忙喝止,“不得放肆,要是被他人聽到了,那還得了。再怎麼說,你也是他的乾兒子啊。”
楊嘯點頭,道:“那我就我心裡罵他好了,可是一旦皇上不發援兵,那三關豈不是會很危險?”
令公點頭說:“是啊!再想想辦法吧。”
飯後早朝,楊嘯陪令公一同見駕,宋太宗將山西的況告訴羣臣,其實山西兵變已事實,大家都心裡有數,可事關出兵與否,卻是各持己見,衆說不一,但大部分人都主張按兵不。
最後,潘仁上奏:“萬歲,山西程世傑只不過是地方節度使,小小兵,不足爲道。目前遼兵境,兵力本來就是我軍的兩倍,如果這時候分兵攻打太原,若是遼軍趁機南下,恐怕有些不妥啊!”
宋太宗又徵求了一下羣臣的意見,對楊嘯道:“楊卿!”
楊嘯出班施禮道:“聖上!”
宋太宗道:“那程世傑起兵謀反,當屬大逆不道,但是現在我大宋正與大遼兩軍對壘,都在靜觀其變,我想遼軍更願意看道我們和程世傑發生火拼,然後坐收漁翁之利。以朕的意思,先讓程世傑在太原鬧一陣子,咱們看看遼兵的反應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