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现场谁的脸最红?
陆芷和苏荃,两个人不分伯仲。
一个是因为憋笑憋的,另外一个是被气的。
“天灾又不是人祸,这春种秋收的事就算人去手,也是要过时间去实践,怎么能因为没有把一块年产50石粮食的土地治理年产500石粮食的土地,就把治理土地的人治罪呢?”
换概念。
陆晏堂刚刚可没说到这件事,全是苏荃抓着陆晏堂话里的话柄在大题小做。
“彦国的土地大多为丘陵地区,丘陵多雨但日照时间长。五年前彦国发生洪涝,就是因为多日以来的连绵大雨导致河口决堤,河水倒灌,冲倒了不外城城墙,数以万计的雨水漫进城中,这才使得城中的百姓流离失所。”
“苏丞相,您说人力不能改变天灾,可后来的五年时间里,也发生过几次连绵大雨的事件,那几次的况哪一次不比五年前的那一次险峻?可为何那几次却没有发生河水倒灌的事呢?”
“那是因为我国先皇派过去的有志之士里,有人协助彦国修建了更加稳固的堤坝,还提了不治理河患的建议。”
“苏丞相,您说这同样都是有志之士,怎么协助治理河患的那些人,就能把事做好,那些负责治理土地的人如今却依旧让土地如此贫瘠呢?”
陆晏堂看着对面脸从涨红到发青的苏荃,又看了看坐在自己上手位的苏明川,一个不想给粮食,一个吃粮食,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都是一路货。
“不过这些治理土地的人大约也是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害怕被追究,所以才迟迟不肯归国,而是一直在彦国矜矜业业地完乾国先皇的旨意,协助彦国百姓治理土地。”
“也幸好治理河堤的有志之士早早地归国,要是如同那些人一样,他们如今必定不能功名就,加进爵。”
陆晏堂这话说得倒是事实,当初负责治理河堤的那群人在把河患理地差不多之后,便分三批回到乾国。这里头那些表现出的,在后来也被先皇和如今的皇帝重用,一直都在各地治理水患。
至于为什么种地的和治水的人不一起回来,这里头就有苏荃的事了。
负责治理土地的人其实是回来了一部分的,但绝大多数有能力的,要么是被苏荃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扣押下来,要么就是苏家豢养的门客,听凭苏荃的意思。换句话说,这苏荃如今能做到丞相的位置上,要说全靠他自己,这自然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靠他手底下的那批人。
陆晏堂这话说的后半句,讽刺的就是苏荃。
回来的加进爵,没回来的就算逾期。乾国的君主没有追究这件事,就应该恩戴德,如今不仅在彦国靠着治理农耕混了个高位,还想借口说彦国没有粮食可以借?
没有粮食可以借,你苏荃能凭着治理田耕的事混到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丞相?
没有粮食可以借,那就算没完皇命,正好人也回来了,就顺便把命给代了吧。
“当年先皇派人出去的时候,并未提及归来期限,有志之士在彦国仕,也不过是为了能更好地为百姓谋福利。有志之士心系天下,不是只在乾国这一片土地,彦国的百姓,也是天下的百姓。”
“先皇的确未定归期,正如他当然派人送粮的举动,也不是为了在今日借粮之时,要求彦国有恩必报。”
“洪涝之灾已过去五年有余,可如今彦国的百姓还未从那场灾难中休养生息,依旧还是食不果腹,这难道不是有志之士辜负了先皇的嘱托最好的证据吗?”
“文人仕,想的也不是加进爵,高厚禄,乃是为了百姓谋福利。”
“乾国人才在外仕,也并不只有先皇派出去的这一支。不管是先皇也好,当今圣上也罢,都没有因为乾国人在外做而认为这些人叛国当诛。只是这群人并未尽到当初先皇的嘱托,又何来的脸面能够在彦国出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