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气干冷至极。
左骁卫将军石秋涧带着两万轻骑先行开往营州。
后日,萧离整顿好兵马屯扎在幽州东门,河北道将近二十万的流民以及民夫等人也在刺史刘大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幽州,现今正等着余下的三万左骁卫大军护送前往营州。
萧离让李楷领着左骁卫沿途护送,自己和郭子仪则率领锐骑师四方游弋警戒。
将近二十万的百姓匍匐前进,蜿蜒将近百里之长。
萧离站在高坡凝脚下的百姓以及大军,心道:“这看着简单,却不容易,突厥人若在此时跑出来使坏,这二十万的百姓可不险哉?”因此吩咐一旁的郭子仪:“子仪,招子放亮一点!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郭子仪大声应道:“是!大帅!”赶吩咐手下往四面八方巡视,然后问道,“师父,也不知道师娘什么时候才回来?”
萧离道:“再过几天吧,应该快了。”
郭子仪道:“等师娘回来,咱们都不在幽州了……”
萧离道:“知道,临走的前一天我就告诉了,张守珪过来的事早就知道了。”
郭子仪这才放下心来,因问道:“那么师娘到时候来营州?还是在幽州先住着?”
萧离道:“想必会跟着来营州。”
郭子仪点头:“没错,师娘满心只想跟着师父,肯定不愿意留在幽州。”
萧离看了郭子仪一眼,微微一笑:“你知道得多的!”
郭子仪咧一笑,说道:“师父过奖了!”
大队出了幽州,不日就到了滦河河谷。
从滦河河谷到榆关,萧离都命李楷设下关卡,接近榆关时,郭子仪嘿嘿直笑:“师父,我还记得那一回咱们在榆关下劝降书的那一幕!想不到几个月不到,榆关又回到了咱们手中!”
萧离微微一笑:“战场上的事瞬息万变,谁又猜得到呢?不过话虽如此,咱们可千万不能轻敌!突厥人狡猾,说不定此时还在暗盯着我们!你给我仔细了!”
本来还得意洋洋的郭子仪听了这话浑一,立即大声应道:“子仪教了!”
张守珪在幽州督办的粮草也源源不断地运了过来,二十万百姓、七万多大军的供给居然完全没有纰,事事都有条不紊,这一点连行军长史李绛都忍不住赞叹道:“大帅,陛下给您选了个好帮手哇!”
萧离呵呵笑道:“谁说不是呢!”
半日后,终于到达榆关。
此时的榆关城之上已满了唐军的军旗,城头上站满了披甲胄、威风凛凛的唐军,底下的军民则源源不断地通关过隘。
萧离与李绛登上榆关,远眺而。但见底下的百姓仿似长蛇一般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蜿蜒而过,人喊马嘶、牛羊响鼻,端的是热闹不堪。
萧离叹道:“二十万百姓啊!好在没出什么事,这一路上还算是平安。真不容易哪!”
李绛点头道:“纵观大唐史,这应该算是第二次百姓大迁徙。当年太宗皇帝平定北方突厥时就曾试过胡人迁,不过这一次却是河北流民迁到东北腹地来开荒戍边。背井离乡,百姓们可真不容易啊!”
萧离深以为然:“秦姑娘说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今看来,这话说得一点没错。过去这两年河北百姓苦啊,又是战乱又是天灾、水涝和旱灾竟然接连发生!这二十万的百姓了流民,如今他们不过想着有一口饱饭吃罢了,到了营州,重新开始也未必是坏事。咱们肩上的担子重啊!非但要带着百姓们建城池、种田地,还有阻止突厥、契丹人使坏。”
李绛笑道:“大帅打突厥人的本事毋容置疑。如今这建设城池、种田犁地么,不知道大帅有什么好法子?”
萧离道:“这个种田嘛……我还真不擅长!困难重重啊!大军迁徙,到达营州以后,共计三十万人——这三十万人的供给起码得延续到秋收后!秋收之前,我们要领着百姓屯田种植……过了秋收应该就能自给自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