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至房門口,便聽見芸香呼天搶地的大喊:“陛下!陛下!”
若蓮頭腦一轟,莫非皇已經駕崩?!
芸香見進來,噎噎的道:“姐姐,陛下,陛下……”
若蓮忙探了探皇的鼻息,好在只是暈了過去,舒了一口氣,道:“莫急,陛下只是暈過去了。芸香,你吩咐小子們,長安若有人來,即刻迎進來,不得耽誤!”
芸香應了,立馬跑了出去。
只可惜皇這一次暈過去,就再也沒有醒轉。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皇武曌卒於上宮,年八十二歲。
執事太監舉哀,霎時整個上宮哭聲震天,宮中侍太監等全部拜伏在地,高呼聖皇陛下。
楚王李隆基是第一個來到上宮的皇親,進得門來,無視一屋子黑的人頭,徑直走至皇牀前緩緩跪倒,痛哭流涕,痛聲高呼:“皇祖母!”肩膀也劇烈地抖着。
李隆基哭過後,即命人將上宮近服侍皇的宮婢等一一造冊登記,統一關押好。他悄悄命人在名冊上做了手腳,將若蓮和高力士兩人的名字除去,其餘人等,無一倖免。
若蓮看着一個個宮婢在自己面前哭哭啼啼的被拖出去,惟有低頭垂淚,雖同,卻無力回天。裡面還有這段日子以來與日夜相的芸香,若蓮幾乎不敢看的眼睛,如此絕、哀傷。大好的年華就在深宮中爲奴爲婢,末了主子一死,卻還要爲殉葬!
頃,宮婢們都被拖了出去。若蓮呆呆跪在角落注視李隆基的角,心如一團麻,又是悲痛,又是失,又是慶幸,又是悔恨的。雖服侍皇兩年有餘,然而皇未必真心疼,否則因何還要殉葬?莫非古代人真的認爲,生前有的死後也要帶下去?想了半天,若蓮心中對皇僅存的那點告之悔恨終於灰飛煙滅。
皇的詔是: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立無字碑。
乾陵多年前已經封閉,如今要在八百里秦川羣山層巒中的梁山上,將高宗的陵寢乾陵鑿開,再將千古一帝武娘送進去與他的夫君合葬。中國上下五千年最帝皇之氣的山川靈秀之地將會出現歷史上唯一一座兩個皇帝合葬的陵寢,並且這個合葬工程,將要用近十萬人,歷時數月監造!工程何其浩大!因此,皇的靈柩將要在上宮停留數月,待乾陵工程完備,方能土爲安。
皇駕崩次日,李顯就在早朝中議定:全國三分之一的珠寶玉石將會爲皇陪葬。再加上之前高宗李治下葬時的陪葬品(也是當時全國三分之一的財寶)這個大陵寢里的珠寶富可敵國!
中宗李顯命李多祚帶領一萬將士隨駕侍輦,往浩而去。皇帝的車輦進城後,另有守城的將領迎接皇駕再往上宮去哭喪守靈。
李隆基早已命人將皇的靈堂布置得極爲奢華,然而即使再如何極盡奢華之能事,上宮依然顯得極爲清冷寂寥。靈堂內青煙繚繞,和尚們跪着誦佛念經,更覺森可怖。
若蓮與一衆侍婢等跪在不顯眼的角落,只見那李顯、韋後等人皆已換上了孝服,雙雙跪倒在皇的靈柩前磕頭祭拜、大哭不已。
接着又有太平公主、武三思等皇族相繼磕頭祭拜哭靈畢,方到朝中大臣祭拜。
整整鬧了一天,至晚間時,李隆基找到若蓮,說接下來每晚都會安排皇族在上宮的靈堂守靈,因此先命人將送回長安,至於今後何去何往,要待皇下葬後再作打算。
若蓮終於回到了魂牽夢繞的長安城!
可惜回來了,李隆基卻又在。
與筱晴四目相對的那一霎那,恍如隔世。在若蓮得知要殉葬的那刻起,便以爲此後就與筱晴等人相隔,此時此刻,擁着筱晴,看着悉的音容笑貌,若蓮終於泣不聲!
兩人抱着哭了好一會,才在趙媽的勸說下慢慢收住了眼淚。趙媽又說:“這丫頭真不懂事,小姐這才剛到家,你又惹哭了。”